学科群方向与特色

发布者:教育学院办公室发布时间:2020-04-30作者:浏览次数:782

研究方向一:基础教育理论与创新改革研究

研究领域:本研究方向以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为依托,以有“中国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之誉的黄冈基础教育为重点对象,以改善教育民生为价值追求,以服务黄冈基础教育和弘扬地方社会文化为旨归,围绕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农村教师教育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而持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优势与特色:(1)凝练了以改善教育民生为教育价值追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研究方向,包括“黄梅县教育均衡发展模式”、“三里畈高中‘回归教育’模式”,“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的系列研究。(2)形成了以教育学科领军人物牵头,由高校、政府和中小学“三结合”教育科研团队,搭建了“黄冈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联盟”、“黄冈教育改革论坛”、“黄冈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等教育研究平台。(3)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其中“教育民生论的发生与解读”一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中心全文转载。(4)出版了《教育民生论》、《黄冈教育溯源》、《黄冈中学教育神话解读》等系列专著,在总结和推介黄冈教育文化、促进农村教育创新发展方面,形成了“立足黄冈、服务鄂东、辐射全省”的研究定位以及“理论引导、突出实践、政策咨询”的研究特色。


研究方向二:学科教学论

研究领域:本研究方向立足于我国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依托黄冈农村中学教学改革试验基地,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的创新等领域,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研究。

优势与特色:(1)取得了一批对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近两年,成功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共3项,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研究与实验》、《中国特殊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期刊上发表了课程与教学研究论文30多篇,对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2)建立了5个农村中学课程与教学联合研究基地,形成了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对接机制,在中小学课程比较研究、有效课堂教学、学习心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指导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实践经验,并形成了自身特色。


研究方向三: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

研究领域:三个研究领域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开发领域、网络学习者学习行为分析及有效行为模式构建领域、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途径研究领域。

优势与特色:优势表现三方面,一是学科基础好。该方向是教育学湖北省重点学科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承担教育厅及省部级以上项目16项,核心以上论文32篇。二是专业平台高。依托的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办学理念先进,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是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三是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该方向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博士(含在读)7人,平均年龄38.5岁,是一支素质高、结构优、有活力的研究队伍。研究特色:一是立足黄冈,为基础教育培养“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的中小学教师及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人员,服务黄冈基础教育品牌。二是面向大别山区特殊需求,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服务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团队通过追踪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应用的前沿,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特殊需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研究方向四:鄂东文学与教育

本方向有四个重点研究领域,一是鄂东古代文献研究,立足丰富的鄂东文献资源,侧重苏轼、李贽、陈沆等历史文化名人研究,探究宋代以黄州为中心的谪官文化、明清鄂东文化生态生成。获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荆楚全书》编纂”子课题“鄂东古籍文献整理”。在《文学遗产》、《文献》、《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二文艺学与地方文艺研究。以前沿文艺理论与批评成果为指导,一方面对基础文艺理论的现代转型问题展开研究,尤其在生态批评以及生态文学与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另一方面是以黄冈地方文艺思想家以及文艺产品为研究对象,在实践上积极参与黄冈地方文艺与文化建设工作。发表重要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三是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湖北作家研究。侧重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中的鄂东作家、作品研究,立足地方文献资源和地域优势,开展文学名人的文化研究,在胡风、闻一多、熊十力、废名、熊召政、刘醒龙、何存中、邓一光等作家作品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产出了一批原创性成果,出版了《抗战时期废名论》、《废名研究札记》等学术著作4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2011年还成功独立举办了全国首届废名学术研讨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四是鄂东方言研究。该方向有关鄂东方言研究是国内唯一的重镇。将鄂东方言与共同语语法和其他方言语法进行比较研究,探索出鄂东方言语法的规律,研究成果丰硕,填补了很多鄂东方言研究的空白,在国内语言学界有较大的影响。


研究方向五:鄂东戏剧与教育

研究领域:黄梅戏声腔及其发展研究、黄梅戏表演研究、黄梅戏剧目及起源研究、鄂东影视文化与影视教育研究

研究优势:1.地域优势。黄冈是黄梅戏的发源地,黄冈人研究黄梅戏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黄梅戏资源丰富,大量的典籍文献,便于发掘、收集、整理和研究;二是湖北特别是黄冈黄梅戏专业人才云集、新作品层出不穷,为黄梅戏研究和横向合作提供极大的可行性。2.平台优势。2大平台支撑黄梅戏研究,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学科“戏剧与影视学”为黄梅戏研究搭建了良好平台,与武汉大学艺术系的合作研究拓展了黄梅戏研究视域和水平。3.基础优势。学科在黄梅戏研究方面起步较早,具备良好的研究基础。

研究特色:针对性强,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中,有专门的研究团队,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黄梅戏的独此一家。校企(地)结合紧密,与湖北省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接轨、与剧院团的演出合作、与大别山区旅游文化的结合等挣脱了纯学术研究的局限,充分利用鄂东独特的文化资源,吸纳黄冈文艺家、影视工作者与民间学者,实现影视作品生产与影视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体现服务社会的功能。


研究方向六:鄂东人文艺术与教育

研究领域:本研究方向以大别山地区特别是鄂东地区民俗民间美术、宗教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视觉人文艺术的创作应用等为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优势与特色:本方向依托“大别山旅游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两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形成了以大别山人文艺术开发、美术服务地方创作应用等研究团队,学科成员职称、学历、专业、年龄等结构合理,队伍稳定而成熟。多年来,从鄂东地方经济与文化建设实际出发,对大别山区域人文艺术展开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提出了有地域针对性研究课题。

目前,团队成员围绕该方向已经成功申报省部级项目9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项,省社科项目2项。五年来,承担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各级项目21项。在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应用实践、教学转化等四个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各领域的研究项目和课题正在深入开展。

本研究方向的各研究领域在美术这一人文艺术范畴的学理逻辑之下,各自相对独立的,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从学科建设层面上说,各领域把研究者的在地化、研究内容的区域化以及研究方法的实践性有机统一,能够较好实现艺术创作、文化研究、应用转化、人才培养的学科功能。多年来,艺术创作的应用研究以传统艺术形式为依托,以丰富的地域人文历史为载体,以国内外优秀艺术遗产为参照,创作出符合地方建设的艺术作品;在文化研究方面,已为鄂东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提出了具有特色的研究课题。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实践地方高校的时代担当。


研究方向七:大别山红色文化与教育

研究领域: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内涵、价值、大别山红色文化精神的核心与凝炼;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大别山红色文化与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验区建设。

研究优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可研究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省级平台依托,我校省高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为鄂豫皖三省首建的老区红色文化研究的高级别学术机构;横向联合,与地方党史办、黄麻起义纪念馆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以及同类研究机构广泛协作;基础扎实,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多个重要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是目前同类研究及机构中承担的最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前期科研成果在同类研究机构中具有比较优势,研究工作实际上已步入省内外同类研究前列,是目前关于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成果最多的机构。

研究特色:地缘性,研究对象范围覆盖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生成区域;时代性,研究内容与时俱进,覆盖多个学科;集约性,研究方向凝练,队伍精简,联合攻关;社会性,研究成果促进地方经济、教育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