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特色文化课程 建构德育长效机制
近两年来,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与蕲春县李时珍中学联合开展“名人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行动研究,开发了《医药双圣李时珍》校本课程,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建设了以优秀文化为底蕴的特色课程,构建出农村普通高中德育新长效机制,推动了中学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课程建设相融共进,比翼齐飞的良好态势。
一、主要做法
一是利用优势,全面推进李时珍中学“中医药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蕲春县政府着力将蕲春打造成湖北省中医药种植大县,建立“中部药都”,把中医药种植当作全县精准扶贫促农增收的支柱产业。研究团队利用这一优势,以中医药文化校本教材建设为突破口,以“神农本草园”为基地,以“中医药文化传承馆”“大别山动植物标本馆”为窗口,通过种药、识药、收药的实践活动,挖掘校内外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发挥与大自然、农村亲近的乡村教育优势,建设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与地方特色校园文化,创立和发展具有乡村特色的育人体系、文化体系。
二是成立团队,开发《医药双圣李时珍》校本课程建设。教育学院成立了以博士、教授为专家,以李时珍中学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年级组长为核心、以李时珍纪念馆以及李时珍医药集团相关研究人员为顾问的研究团队。专家团队通过多次召开研讨会和实地考察的方式,确立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开发方向及课程标准要求。经过近三年的努力,专家团队与李时珍中学的骨干教师联合共同开发出了具有乡土特色的校本教材《医药双圣李时珍》。2019年,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千古人杰李时珍》,2020年11月,武汉出版社出版了《本草纲目中的诗》。2019年上半年,《医药双圣李时珍》校本课程正式在李时珍中学高中一年级开设。
三是内外结合,打造校本课程发展的生态圈。通过栽种、标识草药和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医药主题的人文环境;借助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有意识地将学校融入医药高新区的大环境,课堂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社区,实现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融合,建成了环境育人生态圈、教学育人核心圈、课程育人关键圈。
二、合作成效
一是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改善了教学行为。“中医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引领了教师“专业成长”,锻造出了一支敬业意识强、专业素养高的团队。经过校本课程的深入实施,在教研组内形成了老师们积极研讨、热心帮助的教研氛围,形成了“做有思想的教师,建设合作的团队”的学校教研文化,还使教师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关爱学生出发,将对家乡的热爱融入在教学环节中。
二是改善了学生行为习惯,提升了学生关爱健康的能力。自《医药双圣李时珍》校本课程在李时珍中学全面实施以来,学校课程内容的变化带动了学生精神面貌的转变。学生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对医药知识的掌握越来越熟悉。学校中,家庭里,学生们处处充当健康宣传员,家长、老师们亲身感受到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生的改变。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家长普遍反映学生的健康意识增强了,学生关爱自己,关爱家人的健康行为明显增多了,养成了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三是提升了学校的品位,彰显了校园文化的特色。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提升了教学品味,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逐渐彰显,并成为李时珍中学独有的特色。在中医药文化的浸润下,李时珍中学师生争做一个胸怀大爱的人、有情感的人、有责任心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校园内形成了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
《湖北教育》以“传承中医药文化 探索德育新路径”为题,《德育报》以“擦亮时珍名片 促进内涵发展”为题专版推介了项目研究的推进与成果。全国教育学院工作简报专题报道了《医药双圣李时珍》校本课程实施反馈推进会召开的情况。
(撰稿人:陈中文、韦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