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9日晚上,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与教育管理导师在致远楼616开展学术沙龙活动。教育管理导师韦耀阳教授,以及20级、21级教育管理专业等二十几位研究生参与了本次学术沙龙。本次学术沙龙由谢颖璇、付冰欣、杨静晶三位同学进行汇报,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
首先,谢颖璇同学对《中小学课后服务发展历程、问题与展望》这篇论文进行汇报,从课后服务发展历程、中小学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对论文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谢颖璇同学分享之后,同学们各抒己见。随后,韦老师进行总结点评,首先,本次分享梳理了课后服务的历史。随后,在教育领域出现炒作教育培训的现象,制造教育焦虑,政府进行治理,出台“双减”政策。其次,文中提到“经费来源方式受限”,要注意在后面论证时哪些方面受限;文中提到“相关主体权责不明”,涉及到政府、学校、教师和家长全责不明,注意表现在哪些方面,怎么论证的;文中提到“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思考法律法规体系哪一方面不完善。最后,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未来展望中,文中“扩大资金来源范围,经济助推教育发展”,要突出政府财政支持;文中“实践整合利用各种资源,重视多元协同治理难点”,注意资金来源有没有写得非常具体,资金怎么来,怎样进行监管。
付冰欣同学以《乡村振兴视角下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为题,分享了摘要及乡村振兴视角下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背景,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与乡村振兴的共生关系,乡村振兴视角下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困境、原因和路径。针对付冰欣同学的发言,同学们各抒己见。韦老师进行总结点评并提出,首先,数据更新到最新年份,数据可以从中国统计局网站找。其次,乡村振兴不止农业,视野过窄,可以考虑“互联网+乡村振兴”“大数据+乡村振兴”,如何用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再次,高校产学研要和企业合作,才能落地,还需进一步考虑。最后,了解教育部等各省、各地市州搭建平台,乡村振兴局等内容,进一步完善论文内容。
杨静晶同学以《科技文化研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团风县李四光中学校本研学实践》为题,介绍了前言和李四光中学科技文化研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路径——科技名人文化深度学,塑造学生科学态度和精神;科技名人文化花式读,树立学生科学价值观;科技文化展馆研学游,提高师生科学文化素质。针对杨静晶同学的主题,同学们各抒己见。韦老师进行总结点评,首先,题目需要更改,加上“以......为例”。其次,背景需要介绍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的情况,特别是李四光中学在科技文化研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成效。需要介绍科技文化研学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再次,科技文化深度学,需要思考如何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科技名人文化花式读,需要思考如何花式读,如早自习读李四光名言,晚自习读李四光故事,班会学生讲李四光故事,清明节开展纪念活动,校园文化节编写李四光的话剧,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理解李四光为人民服务、地质研究等贡献。科技文化展馆研学游,重点写研学前学生再次深度了解科学成就、生平发展历史等;研学中引导学生参观展馆,让学生当小小讲解员和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记住其成长史,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并借助展馆内的内容和人员解决自己的问题;研学后进行反思,学生回顾李四光的一生和成就。最后,注意论文内容跟主题的联合度。
活动的最后,韦耀阳教授指出,今晚三位同学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值得肯定。但仍要努力学习,扎实科研基本功,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传递智慧,启迪思想。
会议地点:致远楼616
会议时间:2021年12月19日
参会人员:20级、21级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
参会导师:韦耀阳老师
会议记录:王媛媛
会议内容:谢颖璇、付冰欣、杨静晶三位同学进行汇报,同学间讨论交流,导师针对汇报内容进行点评。
一、 各位同学的汇报
谢颖璇:《中小学课后服务发展历程、问题与展望》
(一)课后服务发展历程
1.起始萌芽期:以看管与监护为主。(政策背景、形式、内容、不足)
2.独立探索期:以三种服务模式为主。(政策背景;学校为主导,家校委员会为主导,“教师+志愿者”为主导)
3.整合规范期:以地方特色发展为主。
(二)中小学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
1.经费来源方式受限
(1)资金供给受经济状况制约。
(2)对社会多种资源利用不足。
(3)提供服务主体不统一。
2.相关主体权责不明
(1)政府宣传不到位,主导作用较弱。
(2)学校重安全管理,轻服务质量提高。
(3)教师权利受限,工作负担加重。
(4)家长自主权受阻,学校被强制参与课后服务。
3.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
(1)对费用收支尚未做出明确规定。
(2)缺乏必要的评价与监督体系。
(3)对能否引进第三方机构存在争议。
(三)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未来展望
1.扩大资金来源范围
(1)因地制宜开展教育,经济助推教育发展。
(2)实践整合利用各种资源,重视多元协同治理难点。
2.多元主体明确职责
(1)推动社会多元参与,提供坚实有力保障。
(2)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兼顾安全与教育服务。
(3)激发教师参与活力,减轻负担提高待遇。
(4)家长自愿选择,明确服务意义。
3.健全服务工作机制
(1)完善质量服务体系,加强监督管理。
(2)购买社会服务,提供优质资源。
老师点评:首先,本次分享梳理了课后服务的历史,1994年以后,出现减轻中小学学业负担的问题,课后服务首先是以看管与监护为主,然后出现以三种服务模式为主,之后整合规范期以地方特色发展为主。随后,在教育领域,教育培训炒作,制造教育焦虑,政府进行治理,出台“双减”政策。其次,注意经费来源方式受限,在后面论证时哪些方面受限;相关主体权责不明,涉及到政府、学校、教师和家长全责不明,表现在哪,怎么论证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哪一方面不完善。最后,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未来展望中,扩大资金来源范围,经济助推教育发展,要突出政府财政支持;实践整合利用各种资源,重视多元协同治理难点,资金来源有没有写得非常具体,资金怎么来,怎样进行监管。
付冰欣:《乡村振兴视角下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一)摘要及背景
(二)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与乡村振兴的共生关系
(三)乡村振兴视角下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现状
1.高职院校积极参与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2.乡村振兴激活了职业教育发展新动力。
3.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产学研合作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乡村振兴视角下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困境及原因
1.人才培养供需错位,服务乡村指向性不强。
2.专业设置涉农内容较少,服务农村源动力不足。
3.区域布局趋近城市,服务乡村意愿不强。
(五)乡村振兴视角下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路径
1.合作共育,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人力资源。
2.合作创新,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科技支持。
3.合作交流,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4.合作互信,为乡村组织振兴打开新的格局。
5.合作共享,为乡村生态振兴输送绿色理念。
老师点评:首先,数据更新到最新年份,数据可以从中国统计局网站找。其次,乡村振兴不止农业,视野过窄,可以考虑“互联网+乡村振兴”“大数据+乡村振兴”,如何用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再次,高校产学研要和企业合作,才能落地,还需进一步考虑。最后,了解教育部等各省各地市州搭建平台,乡村振兴局等内容,进一步完善论文内容。
杨静晶:《科技文化研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团风县李四光中学校本研学实践》
(一)前言
(二)科技名人文化深度学,塑造学生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科技名人文化花式读,树立学生科学价值观。
(四)科技文化展馆研学游,提高师生科学文化素质。
老师点评:首先,题目需要更改。其次,背景需要介绍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的情况,特别是李四光中学在科技文化研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成效。需要介绍科技文化研学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再次,科技文化深度学,需要思考如何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科技名人文化花式读,需要思考如何花式读,早自习读李四光名言,晚自习读李四光故事,班会学生讲李四光故事,清明节开展纪念活动,校园文化节编写李四光的话剧,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理解李四光为人民服务、地质研究等贡献。科技文化展馆研学游,重点写研学前再次深度了解科学成就、生平发展历史等;研学中引导学生参观展馆,让学生当小小讲解员和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记住其成长史,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并借助展馆内的内容和人员解决自己的问题;研学后进行反思,回顾李四光的一生和成就。最后,注意论文内容跟主题的联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