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要求,教育学院(一多书院)近期以“全过程管控、全要素规范”为核心理念,系统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制度重塑、流程规范、监督闭环三大维度创新实践,将教学规范管理深度融入期末教学关键环节,推动研究生教学管理的规范化进程。
制度先行:筑牢规范管理根基
6月25日,学院召开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专题学习会议。院长童三红教授带领师生逐条解读政策要点,结合学科特色明确学术成果量化标准,特别针对教育硕士实践环节增设教学技能过关测试,“双导师联合评价”机制,将各领域教学技能测试过关作为硕士学位授予必备条件之一。会后同步启动下学期教学技能达标测试部署工作,同时要求研究生预选课题须通过导师组前置审核,从源头把控培养质量。
标准贯穿:构建全周期培养链
在学位论文指导环节,学院创新实施“三阶式”规范管理:
选题论证阶段:6月26日对2024级学生举办科研伦理与选题规范专题培训,院长助理李威博士通过正反案例解析,强化硕士论文选题规范和学生学术诚信意识。
过程管理阶段:严格落实“开题答辩+月督查+中期汇报”机制,要求研究生每周向导师汇报论文工作进展,导师每月检查论文进程,关键时间节点开展阶段性和中期汇报,对进度过慢、方向偏误的学生提出实施预警。6月30日下午,举行2023级论文进展阶段性汇报。领域负责人、相关导师和指导组老师针对同学们的汇报,从选题到写作思路上逐个进行把关,为提升学位论文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成果产出阶段:严格实行论文形式审查和“查重+盲审+答辩”三重质控,本学期论文重复率检测通过率达100%。
实践革新:打造闭环监督体系
根据学期实习工作安排,教育学院(一多书院)组织专项检查组,院长童三红及研究生实习分管领导、带队老师多次深入一线实习学校,对研究生实习环节进行督查,督查结果显示今年我院研究生实习情况平稳。
针对教育实习关键节点,学院构建“三维立体”督查模式。
前置管控:27日上午开展了下一学年2024级研究生的教育实习动员与准备工作。院长助理沈胜林博士就下一年度实习时间的变化,以及实习纪律要求,实习材料的规范提交,以及实习与论文齐头并进等事项进行了指导,澄清了同学们的疑惑。
动态监测:组建由院领导、领域负责人、教学督导构成的三级巡查组,累计完成8所实习基地现场督导,对实习生的教学方案进行指导;
成效评估:30日上午教育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分领域进行了实习总结汇报,同学们认真梳理这一学期以来实习的收获,分享了实习实践技能提升带来的进步。
以上连环活动形成“实践-反思-提升”的良性循环。
机制创新:激活导师育人动能
在2025级新生的导师双选工作中,学院施行“双向选择+动态调配”机制,严格执行双选制度,充分尊重每一位导师和研究生的意愿,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公示,领域负责人全程参与,科学合理地安排了新生导师,提前让研究生新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增添了学习的信心与动力。
同时,学院及时公开导师研究方向、在研项目及历年指导学生获奖情况,制作《导师个人信息简介》;实行“三轮匹配”制度,首轮自愿选择、二轮领域协调、三轮学院统筹,确保导生相适;全程公示双选流程,领域负责人参与见证,新生入学前即完成个性化培养方案制定。
本次期末教学规范管理专项行动,以“制度标准化、流程可视化、督导常态化”为主线,将过程管理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周期。通过构建“顶层设计-中层执行-基层创新”的立体化质量管控网络,为我院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范式。
未来,学院将继续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研究生教育规范化、精细化发展,强化导师责任制,提升指导实效,规范考核管理,优化学风建设,为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文、图:教育学院 初审:沈胜林 审核:童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