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专业简介
数字心智工程微专业是面向人工智能时代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融合心理学、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心理健康服务智能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据《中国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人才缺口超过130万,而具备数字化技术能力的心理服务专业人才更是稀缺。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互联网企业,以及好未来、VIPKID等教育科技公司对数字心理健康专业人才需求巨大。
数字心智工程微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心理学理论基础、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够设计开发智能心理服务系统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在教育、医疗、互联网、人力资源等领域从事心理健康智能化服务、心理大数据分析、智能心理测评系统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还可继续攻读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高层次专业学位。
二、培养方案
(一)学制
两年,学生从大二秋季学期开始修读本微专业课程。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心理健康服务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心理学、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心理数据分析、智能心理评估、数字化心理干预等专业知识,具备心理大数据挖掘、智能心理服务系统开发、数字化心理健康方案设计等方面专业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先修要求
心理学、计算机基础、相关人文课程等
(四)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包括认知心理学基础、心理统计与测量、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与心理预测、情感计算技术、心理大数据挖掘、智能心理评估系统、数字心理干预设计、毕业项目实践等。
数字心智工程微专业基础课程依托教育学院和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优质教学资源,紧扣数字心理健康前沿和就业方向,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建设系列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组建了由心理学专家和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组成的跨学科教学团队。学院还搭建了数字心理学实验教学平台,配备眼动仪、脑电设备、高性能计算平台等先进设备,紧扣行业发展前沿。实验室配备2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和多名实验课任课教师。
培养计划详见附件1:“数字心智工程微专业培养方案”
三、课程教学大纲
详见附件2:“数字心智工程微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四、招生计划及要求
(一)招生时间
2025年春季学期招生,秋季开课,学制为2年。
(二)招生范围
全校范围内于2025年秋季进入大二阶段的本科生,优先招收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相关专业学生,要求在大一阶段修过《心理学》《计算机基础》等相关课程。
3. 招生数量
2025年计划招生60人。
4.收费标准
微专业按每学分100元的标准收费,本专业共8门课程16个学分,学费1600元。
五、具体招生工作安排
7月1日——7月30日:招生宣传
•举办专业介绍会;发布招生简章;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
8月1日——8月15日:报名
• 学生提交报名申请;填写相关申请表格;提交成绩单等材料
8月16日——8月20日:资格审查,缴纳费用
• 审核报名资格;通知符合条件学生缴费;确认报名信息
9月1日——9月15日:录取公示
• 公布录取名单;发放录取通知;组织学习指导
六、招生联系方式
报名地址:教育学院教学办公室,致远楼613室
联 系 人:蒋老师
电 话:13872038758
邮 箱:923917969@qq.com